查看原文
其他

【AT三问】何崴: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锚点

36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
2024-09-07

【AT导读】不只是行业巨变,一场始料不及的疫情让整个世界都改变了,其持续之久、影响之大超出所有人的想象,也波及到每一个人,建筑师也不例外,也让每个建筑师开始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。建筑技艺杂志特开辟“AT三问”访谈栏目,追踪当代建筑师应对当下变化的所为、所想。



AT建筑师灵魂三问

本期受访人

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,三文建筑创始人



Q1:这几年在忙什么?

忙碌似乎已经成为了建筑师的常态,当然这几年时不时的会暂停一下
对于我来说,这几年出差明显少了,但工作并没有明显的减少。教学、研究和实践仍然是我工作的主要内容我自己也乐在其间,也许这就是摩羯座的宿命。
在大学,我每年要完成相当数量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辅导工作。这让我可以经常面对年轻人,面对他们的稚嫩但又充满活力的各种想法,有意无意间我会忽略自己的实际年龄,让自己保持年轻。在我看来,教书最为可贵的地方就是教学相长,在知识输出的同时又能从学生端吸取新鲜的想法,甚至是幻想。这些新鲜的想法也许是不成熟的,但它们会让我兴奋,并保持思考

▲央美教学,2021年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评图海报

▲央美教学展览,关于乡村民居空间元素的调研:门

在实践领域,我的大部分创作中在非城市区域:乡和野乡村建设(从规划到建筑设计)和风景中的建筑是我们设计的主要内容,当然还有一改造项目经常走出城市,到乡野中去,让我有机会看到很多人一生都看不到的风景,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体验和财富。我一直认为建筑师是一种需要在体验中学习成长的职业,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。
河南修武县宰湾村空间提升计划艺术化叙事景观 ©金伟琦

▲婺源虹关村留耕堂改造 ©方立明

 ▲809厂改造后的鸟瞰 ©此间建筑摄影

▲809厂改造,与老建筑相连的新建大堂 ©此间建筑摄影

▲809厂改造,客房与大堂的新旧对比 ©此间建筑摄影

这几年,我的研究和实践一直是相伴相生的。2020年疫情期间,我写了一本书——《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建思考与实践》,算是对我和团队近些年乡村建筑设计的一个小结。这本书包括三个部分:第一部分是我对中国乡村、乡建和乡建中建筑师这三者的若干思考;第二部分是我和团队2013年至2019年的乡村实践案例介绍;第三部分是访谈和对话,在和其他学者的讨论中重新审视乡村和乡建。前几天听出版社的编辑说,第一次印刷的书已经卖完了,算畅销,还不错。

▲专著封面

2021年,我还参加了几个展览,其中在景德镇江西画院的展览《乡村建设:建筑、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》(策展人:左靖)中,我将建筑作品与我的摄影观察作品平行的放置在一起,用以表达一种从观察到设计的转译,从日常到超常的态度和方法

▲景德镇展览

Q2:最近有哪些思考?
前一段时间学院要求我给本科二年级同学介绍一下建筑学这个学科,方便他们选本科方向。这让我重新思考在这个时代,建筑学和建筑师还有哪些吸引力
建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职业,可能有了人就有了建筑,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,不断前行。这几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常态,过去二十年的高速发展逐渐被理性的、存量的发展趋势所取代。有人说,这是建筑师最不好的时代;也有人说,这是建筑师最好的时代。我认为这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建筑师的年代。客观的讲,建筑师已经不是赚钱最多的职业了。如果希望挣快钱、大钱,最好不要选择作建筑师,但建筑师仍然是一个让人兴奋的职业,因为他和创造有关,和不朽有关。当看到自己设计的建筑奇迹般的从土地中生长出来时候,建筑师是幸福的;因为它就在那里,被所有人所见,见证了时间。只要建筑还在,它和创造它的建筑师就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不朽……
另外,最近我们陆续完成了几个在自然环境中的建筑,有的甚至是在较为极端的环境中。如位于宁夏中卫的大漠星河营地服务中心,及坐落在广东惠州双月湾的一滴水图书馆等。这些建筑体量都不是很大,但环境非常有特点,或在沙漠中,或在悬崖边。这引发我尝试去总结我们设计此类建筑的方法思路。

大漠星河营地服务中心,隐藏在沙丘中的建筑 ©金伟琦▲大漠星河营地服务中心,建筑西北立面打开,可以看到沙漠 ©金伟琦

一滴水图书馆

其实,从2016年开始,我和团队就陆续设计了几个类似的建筑,有些实现了,有些只停留在方案阶段,比如:位于贵州安龙县165m悬崖上的溶岩美术馆和谷地中的安龙户外运动公园游客接待中心,位于威海五家疃村的石窝剧场,位于宜昌下牢溪的崖顶茶吧等。在这些项目中,我尝试去回答建筑、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,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锚点,有了建筑的加入,自然才变成了风景,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因此,在这几个项目中,建筑并不追求过分的,造型上的辗转腾挪,简单的形体有利于构建“大山水,小建筑”的格局这类似于中国山水画中的物、人和山水之间的关系。但建筑并不因为“小”而不重要,相反它要有存在感,谦让但不躲藏,它应该大方的在那里,与山水对话,与场地共生
溶岩美术馆,悬崖上的美术馆  ©金伟琦▲溶岩美术馆草图▲安龙户外运动公园游客中心和溶岩美术馆  ©金伟琦▲安龙户外运动公园游客中心,建筑与山石共生 ©金伟琦

▲安龙户外运动公园游客中心模型▲安龙户外运动公园游客中心草图

▲石窝剧场鸟瞰 ©金伟琦

▲石窝剧场,石壁被完整保留,舞台和看台围绕石壁设置 ©金伟琦石窝剧场轴测爆炸图

▲崖顶茶吧 ©此间建筑摄影

在我看来,建筑的位置也非常重要,它关乎由自然、建筑和人一起建构的“山水”格局。建筑的选址既要保证它具有良好的观景效果,能看到风景,又要保证建筑自身是被看的对象,成为风景的一部分。这既是一种双向性,也是一种双相性。双向性是指视线的主客体关系;双相性是指建筑(也包括其中的人)与环境的身份关系。幸运的是,在我们的很多项目中,建筑场地的选择不是由甲方单方面决定的,建筑师的相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

Q3:上一次建筑考察是什么时候(含海内外)?
翻看了一下手机的相册,发现上一次出国考察是2019年,去的是新加坡。新加坡的中心区域不大,是一个旅游城市,很干净,也很精致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,新加坡的多元和包容:在很小的区域内可以看到不同时期,不同风格、尺度和理念的装饰、建筑、街区,以及使用它们的主人。这有点像万花筒,在“翻转”中,信息量很大,发现惊喜的可能性也很大。此外,放松感是新加坡给我的印象,虽然也可以在街头看到穿着严谨,行走匆匆的都市白领,但整个城市给你的感觉是开放、明快的。当然,也许这只是作为游客的错觉。

作者简介

何崴何崴,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,三文建筑创始人。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委员,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美丽乡村协同建设专委会委员,北京照明学会环境艺术照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长期从事建筑、城市、灯光、艺术等方面的跨界教学、研究和创作,代表作品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、爷爷家青年旅社、上坪古村复兴计划、定慧圆禅空间、安龙户外运动公园游客接待中心、溶岩美术馆等。多次参加包括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》《韩国光州双年展》在内的国内外展览,曾获中国田园建筑优秀作品一等奖、2016建筑创作奖银奖、2014年和2018年WAACA中国建筑奖-社会公平奖大奖、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、美国建筑奖AAP银奖、美国Architizer A+ Awards评委会大奖、美国Hospitality Design Award大奖、台湾金点设计奖年度设计大奖等国内外奖项。


图片来源

除特殊标注外,文中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

延伸阅读

【AT】从普通乡村到民居活态博物馆——河南修武县宰湾村空间提升计划

【AT】光的涟漪——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图书馆改造
【AT】崖顶茶吧——湖北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【AT】老三线的复生——809兵工厂遗址酒店改造部分【AT】大槐树下的场院——韩洪沟老村复兴计划【AT】百年徽州老宅的新生——婺源虹关村留耕堂修复与改造【AT】神山岭综合服务中心:修补山体的折叠水平线,与大自然和谐共生

【AT】王家疃村拾贰间美学堂和白石酒吧、柿园变形记

【AT】激活古村,以建筑为触媒——福建上坪古村复兴计划

排版/编辑:葛楠

校核:王文慧

-END-

欢迎更多建筑师参与回答

“AT建筑师灵魂三问”

投稿邮箱:ATtougao@qq.com

(注明主题:AT三问)

36万粉丝点击关注↓

感谢看到最后,喜欢的话,点击文末右下角【在看、点赞、分享】

您的支持对我们重要

/ 《建筑技艺》近期活动  /


/ 《建筑技艺》精彩课程回放  /


_


_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AT建筑技艺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